说起先秦时代的西域,相信多数人首先会感到神秘:因为关于西域历史的文字记录,基本上都是西汉以后才有的。所以在这之前西域的历史无疑很空白。记得几天前我在某乎还看到一篇文章,认为大宛国(就是被汉武帝派兵远征的那个西域国家)是希腊人建立的城邦。
其实先秦时代的四川历史也比较空白——当然,这个空白程度倒是不能和西域相比。
而四川真正意义上大规模纳入华夏历史,是在战国时代。当时秦大将司马错进兵巴蜀,将巴蜀纳入秦的版图。这一行为对之后的历史,产生了极大的变量。
1、古蜀国情况
唐朝诗人李白在诗歌《蜀道难》有说过:尔来四万八千岁,不与秦塞通人烟。这首诗的意思是,从古蜀国建立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里,都和外界(这里可以理解为中原)没什么联系。当然从交通角度来看,古蜀国和中原的联系或许会少,但绝对不是没有:
因为有说法认为,商周的青铜器通过同位素测定,确定和古蜀国的青铜器,都是同一个来历的矿石。这充分说明两者可能产生联系。毕竟要相信科学。
展开剩余66%其次,根据相关史料记载,武王伐纣的时候,古蜀国也曾派人参与武王伐纣,算是八百诸侯之一。
因此个人根据这些内容,有个大胆推测:那就是古蜀国和中原之间彼此都清楚彼此的情况,只不过碍于交通关系,所以古蜀国和中原之间来往有限。
2、司马错的主张
当中原进入东周的战国时代的时候,中原各国开始了一番灭国大战。当时蜀地北方的秦国也急于对外扩张。但当时对秦来说,周边差不多都是“硬点子”——赵、韩、楚乃至魏,都有优势。赵胡服骑射以后军力极强,魏底蕴雄厚,楚幅员辽阔,韩弩箭技术强大。秦如果强攻,很可能陷入战争泥潭,把自己熬出问题。
所以秦虽然有想法搞扩张,但忌惮心理也是强大。
那会儿是秦的惠文王当秦王的年月。司马错是秦大将。司马错对秦王提出了一个主张:那就是秦想扩张,为什么非得考虑向东,而不能换个方向?
“换个方向?”秦惠文王想了想:秦的北边是匈奴,都是野蛮人居多;西边是月氏,也是野蛮人。当然匈奴也好月氏也罢,这群野蛮人的地界也没啥经济价值。而南边是隔着茫茫大山的巴蜀。巴蜀好像也没啥开发的地儿。
所以秦惠文王示意司马错说说他的主张——毕竟,学会倾听很重要。
司马错认为,巴蜀的古蜀国、巴国这些国家和中原各国没啥战略联盟,所以进攻他们不用担心援军。而且战国时代的特点就是农业技术、水利技术有了飞跃发展。因此此时的秦有能力对巴蜀地区进行开发——这一点和春秋、西周那会儿截然不同。
并且,有了巴蜀,秦等于有了一个更安全的大后方。司马错隐约认为,在巴蜀还能找到长江的上游。将来秦兵对付楚国,可以通过上游顺流而下进攻楚国。
3、结语
秦准备进兵巴蜀的时候,巴蜀的割据国家正在火并。秦于是趁机进入巴蜀,吞并了巴蜀等国家。秦控制巴蜀以后,在成都平原发展水利工程。成都平原的农业得到飞跃式提升。秦的经济实力随之暴涨。并且秦还多次利用巴蜀的地理优势不断消耗楚国的能量。为后来秦灭六国,积累了实力。
所以本文一开始才说,司马错的举措,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变量。
发布于:辽宁省诚利和配资-配资实盘开户-配资公司平台-专业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