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日上午,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门诊楼,来就诊的患者及家属来去匆匆。
“方医生,按照您的建议,这个星期我除了抽血查血常规、炎症标志物,还要复查肠镜,今天能开申请单吧?”32岁患者小林问道。炎症性肠病专病门诊外,不少患者拿着病历本候诊。
这个以往寂静的周末时段,如今因45个高年资主治医师冠名门诊的开设,成为患者就医的“黄金时间”。
上海十院在保持周六开诊的基础上,自去年10月起增加周日门诊服务,涵盖内外妇儿、医技、中医等多个学科领域,运行一年来,周日门诊的日均服务患者已超3000人次,有效缓解了上班族、老年人等一批患者的就诊难题。
炎症性肠病患者大多三四十岁,个别年轻的甚至刚刚二十出头,但从病程上来看,却都已是“老”病人。
炎症性肠病需要长期稳定的随访治疗,以往都是工作日请假看门诊,次数多了,难免会被同事侧目,成了职场发展的“不稳定因素”,如今,医院把门诊时间延伸到了周末,大大提高了便利。患者大都选择周日来到消化内科主治医师方蕾蕾的冠名门诊报到。
在门诊资源配置上,医院精准聚焦“一老一少”核心需求,将周末冠名门诊向泌尿外科、心内科、神经内科、内分泌科、儿科、骨科、眼科、耳鼻咽喉科等重点学科倾斜。
在前列腺疾病特约专病门诊外,陪同父亲就诊的刘先生感触颇深,“父亲年纪大了腿脚不好,看病没人陪,真的不太方便。”
前列腺疾病病程时间跨度长,其间需频繁定期随访。除评估排尿状况、复查PSA,有时还需加做磁共振、尿流动力学甚至穿刺等检查。对年事渐高的患者来说,独自就诊显然面临困难与风险,有人陪诊是必选项。为此,院方特意将冠名门诊设在周日,并遴选出前列腺穿刺手术口碑最佳的年轻医生艾麦提阿吉·喀迪尔。
针对慢性病患者随访频繁的特点,医院通过固定人员和固定时间的“双固定”机制确保医患沟通的顺畅性和疾病诊疗的延续性。
上海十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张敏的“卒中痴呆特约专病门诊”固定在周日下午,这是因为相关疾病的评估较少涉及空腹验血,但诊疗过程需要医生、患者与家属三方深入交互与沟通,“为患者服务的第一步,可能就是把门诊安排在他们合适的时间。”
“老人得了这个病很磨人,基本上每个月都要带他来随访评估,看看病情有没有加重,要不要调整用药。”陪同父亲就诊的徐先生说,现在能“盯”着同一位医生随访,不仅节省沟通时间,医生对病情的持续跟踪也让家人更放心。
“双固定”模式背后,是医院对全院普通专病门诊数据的精准梳理——筛选出患者需求集中、需长期随访的慢性病病种,再遴选临床与沟通能力双优的高年资主治医师,持续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。
为减少患者往返就诊的次数,院方对康复科等“诊疗一体”的学科作出特别安排,将冠名门诊时间从每次一个半天扩展至全天。如此,患者上午问诊、做检查,下午便可以开始治疗,对于有相应需要的患者来说,诊疗效率可显著提升。
周末门诊的顺畅运行,离不开“前台”诊疗与“后台”保障的协同发力。放射、检验、超声、核医学科、药剂等医技部门同步推出周末服务,确保患者当天能完成检查。信息、设备、后勤部门同样默默坚守。这种全流程协同机制,实现了周末门诊与工作日门诊的同质化服务,患者不仅能正常问诊开药,还可预约、接受各类影像与实验室检查,甚至完成门诊及日间手术。
据上海十院相关负责人透露,未来医院还将在诊疗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,持续优化周末门诊资源配置,使医疗服务供给与患者需求更精准匹配。
诚利和配资-配资实盘开户-配资公司平台-专业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