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种“德出美补”模式实为北约军援机制的创新。2024年乌克兰已消耗超20套爱国者系统拦截俄军导弹,而全球现役仅110套。美德通过库存轮转既解乌军燃眉之急,又规避美国直接交付的政治风险。 德国承担了实质性的防务压力。其现役爱国者仅12套,此次援乌5套意味着调拨42%的核心防空资产。柏林同步启动“天盾”本土防空网建设,暴露欧洲安全自主权缺失的困境。 美国雷神公司成为关键受益方。五角大楼以“对外军售”程序向德补货,单套爱国者价格达11亿美元。俄乌冲突以来雷神防空武器订单激增300%,军火商持续收割地缘红利。 战术层面,乌军当前日均消耗3-5枚爱国者导弹。俄军5月摧毁乌两套发射器后,基辅仅存4套可用系统。新增5套将覆盖哈尔科夫等三州要地,但需配套600枚以上导弹才能形成持续战力。 克里姆林宫已警告此举“越过红线”。俄军近期部署“匕首”高超音速导弹及反辐射无人机,专克爱国者雷达。若系统被缴获或逆向研究,恐动摇北约技术优势。 欧洲多国或将效仿此模式。荷兰正谈判转让其6套爱国者中的2套,西班牙亦松动立场。但东欧国家因忌惮俄反制,坚持要求美国主导交付流程。 美德“防空接力”本质是风险转嫁游戏:德国担前线压力,美国保军工利润,乌克兰仍陷消耗战泥潭。若西方不解决产能瓶颈(年产导弹不足千枚),再精妙的周转机制也难挡俄军导弹洪流。
发布于:重庆市诚利和配资-配资实盘开户-配资公司平台-专业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